2019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习近平主席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正式实施五周年,五年来,我国密码应用保障领域全面拓宽,产业生态持续繁荣壮大,科技创新成果显著,社会公众密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密码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人民群众利益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密码和密码工作,从历史走进生活
提起“密码”,大多数人会想起手机解锁密码、银行卡密码等,但这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密码”只是简单的口令,并非真正的密码。密码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说,当你输入一串字符,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送到服务器来验证,它一定不是密码,只是一个口令;如果输进去的字符,通过密码运算得出另外一个结果,而这个结果可以验证你是否为合法的用户时,这个口令就变成了密码。
究竟什么是密码?《密码法》第二条对密码如此界定:“本法所称密码,是指采用特定变换的方法对信息等进行加密保护、安全认证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早在烽火硝烟的1930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密码工作就已经诞生。我们党的密码工作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领导创建的,已经走过了近90年的光辉历程。革命战争年代,党中央通过密码通信这一重要渠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仅在指挥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同志就亲自起草密码电报197份,批签密码电报上千份。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人物原型——中共上海地下党员李白,以及被誉为“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等革命烈士都是密码战线的优秀代表。
时至今日,作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最有效、最可靠、最经济的关键核心技术,密码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从涉及政权安全的保密通信、军事指挥,到涉及国民经济的金融交易、防伪税控,再到涉及公民权益的电子支付、网上办事等,密码都在背后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
应用保障领域全面拓宽
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密码技术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都离不开密码的保护。
除了我们日常经常遇到的银行卡、网上银行、移动支付、条码支付及非银行支付等各类电子支付中的密码应用外,在公安、社保、交通、能源、水利、教育、广电、税务等领域,密码应用也不断向纵深拓展,充分发挥了在保障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密码的身份证件、社会保障卡、应急广播、数字电视、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交通一卡通、增值税发票系统等实现规模化部署,密码在一大批国家和地方政务网络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力维护了社会正常运转和交易秩序,保障了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
新形势下,密码法应时而生
密码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是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支撑。密码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特殊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新时代密码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担负更加繁重的保障和管理任务。
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需要密码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构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党中央高度重视密码立法工作,将密码法作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要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大盘子中研究制定密码法,把党对密码工作的最新要求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规范密码应用和管理期待密码法。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密码的商业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在《密码法》通过之前,国内密码领域只有《商用密码管理条例》这一部行政法规,新形势下的密码应用和管理工作期待一部密码领域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国家密码管理局负责人说,制定《密码法》,就是要将国家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商用密码的应用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对现行商用密码管理制度作出调整,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促进密码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密码产业健康发展。
推动密码事业高质量发展呼唤密码法。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密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指挥下,密码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制定和实施密码法,就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推进密码领域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密码法治实施、监督、保障体系,规范密码产业秩序,提升密码自主创新水平和供给能力,为密码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全民密码意识不断提高
2021年3月,教育部正式将“密码科学与技术”列入新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7所高校从今年秋季开始招收密码专业本科生;“密码技术应用”专业已纳入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新职业信息,将“密码技术应用员”确定为新职业。
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在线支付方式已成为老百姓日常消费支付的主要方式。各大支付平台都使用密码技术实现用户身份认证、交易数据验签等功能,确保支付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用户资金等敏感信息不被盗用、输入的交易资料不被篡改,防止业务损失或服务中断,为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防止欺诈、套现、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公积金管理部门利用密码技术,为个人办理公积金业务提供在线身份核实认证、各类申请表电子签名,实现公积金网办大厅全程电子化,查询、提取、贷款等业务全部线上办理,为存缴单位和职工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利用密码技术,将电子成绩单等传统纸质证明材料电子化,加盖基于密码技术的可靠电子签名及可信时间戳实现信息防伪,达成电子成绩单等证明材料互信互认,验证时间从之前的三周缩短至“秒级”,极大便利了广大毕业生办理就业、升学等业务。
做好新时代密码工作,事关人民切身利益。贵州公安密码管理部门将配合各级党政机关密码管理部门一道深入践行“密码安全为人民”的理念,全面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的贯彻实施,积极促进密码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融合应用,不断筑牢密码安全防线,让百姓的生活更安全、更便捷,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资料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2019年第21期、《密码,让百姓生活更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颁布两年间》新华社北京2021年10月26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